地址:浙江省余姚市锦凤路58号 / 服务热线:400-854-0777 / 电话:0574-62692978 / 传真:0574-62569808
版权所有© 2018 宁波大叶园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 33028102000853号      浙ICP备1402693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宁波

 

>
>
中国园林绿化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新闻详细

中国园林绿化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浏览量

  公司所处的行业为园林绿化行业。园林绿化在世界上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家政策扶持及行业企业积极参下,园林绿化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市场需求总量增速较快。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我国市政园林绿化投资额从2002年的239.5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1,798.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34%;地产景观园林投资额从2000年的99.68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1,720.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4.50%,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今后,随着国家“美丽中国”、“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等政策的大力执行以及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加速发展,预计未来我国园林绿化行业仍将处于景气度向上的发展周期。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按过往年度平均增速预计,到2015年我国园林绿化市场容量将达到5,959.75亿元,园林绿化整体市场发展前景较好。

 

 

  鉴于目前国内园林绿化行业市场总量规模较大、区域化明显以及行业企业数量众多、市场势力不强的发展状况,即使规模较大的上市园林绿化企业,其所占市场份额也较小,平均市场占有率不超过1%(依据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信息、《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整理计算),行业内优势企业对园林绿化市场影响力仍然较低,市场竞争较为自由和充分,行业企业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1、我国园林绿化行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12年全国建成公园11604个,公园面积30.62万公顷,城市绿地面积从2001年的94.66万公顷增加到2012年的236.78万公顷,公园绿地面积从2001年的16.3万公顷增加至2012年的51.78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2001年的4.56平方米提高到2012年的12.2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2001年的28.40%提升至2012年的39.6%。

 

 

  在许多城市,绿地建设速度大幅度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持续得到优化,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全面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当前,在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结构性优化以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要素的供给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之间矛盾日益突显。如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一些城市绿化建设资金短缺与其他地方重复改造、高价建绿、对树种重复改造、自然资源浪费严重等,这些矛盾已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阻力之一,这些现象表现主要如下:

 

 

  ①一些城市园林绿化过分强调景观作用,对生态功能考虑较少,过度追求“艺术”,强调视觉景观效果,导致部分园林绿化景观工程采用高档硬质铺装及建筑小品造景过多,绿地面积及植物造景过少;有的绿地存在草坪面积过大,乔木、灌木少;建成后的城市绿地植物品种单一,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得不到发挥,浪费了城市绿地作为开放空间这一宝贵资源,同时也大幅增加了建成后的管养护理成本。

 

 

  ②一些城市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时,追新求异、急功近利,大量引进国外树种,使得各种奇花异木飘洋过海,忽视乡土树种及野生物种的培育。外来植物在城市绿地中养护困难,不仅影响了城市绿地的综合效果,而且提高了管养成本;有的绿化项目不尊重地貌特征,挖湖堆山、填湖造园,把丘陵山地当成平地规划,大面积、大范围地挖填改造原有地貌地形,不仅破坏表层土壤和生态结构,而且大幅度增加了园林绿化工程造价,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

 

 

  ③城市的绿色主体是园林绿地系统,这些绿色植物在城市中具有不可替代和估量的效益。优良的园林绿地系统具有净化空气、维持碳氧平衡、吸收有害气体、调节和改善小气候、吸滞烟尘和粉尘、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功能。城市园林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等多种类型,每一类绿地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它们的功能不尽相同,其规划与建设也必然应有所差异。然而,在一些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中,不注重绿地的实际位置与周边环境、混淆不同绿地的实际功能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在重化工区域等城市污染源附近,应建成以林木为主的防护绿地作为绿化隔离带,有时却被建成了公园绿地,使人们享受美的同时却吸入质量差的空气,达不到绿化建设以人为本的最终效果。

 

 

  中国传统园林自诞生之日起,主要存在形式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技艺和文化的完美结合。其艺术风格是营建意境和自然气息,传达人对自然的理解与融合,在有限的空间中拓展无限的时空观念,形成一幅绵延不断的山水画。在现代城市中,园林绿化作为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大多存在于生活小区、宾馆、公园、办公楼等场所。为在现代城市空间中,实现营建艺术气息和自然意境的传统园林,人们较多的采用堆土造山、挖沟建溪、掘坑为湖、建大广场、修大草坪、移植大乔木、引种名贵植物、大量铺装天然石材等手段,项目区域内快速构建出各类人造园林景观,提升视觉效果、体现艺术风格。虽然,这些手法具有绿化区域内园林景观和生态环境得到迅速改善和提升的效果,以及各方经济效益也得以较快实现的特征,但自然资源大规模利用往往不具有可持续性、整体生态环境代价及后续管养护理经济成本也较高,且部分外部生态影响更具有不可逆转性。

 

 

  从总体上看,我国园林绿化产业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诸如破坏生态资源、重复建设以及区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因此,节约资源和能源、改善生态与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逐渐成为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重要目标。

 

 

  虽然,传统中国园林在历史上功不可没,但在现代城市大规模应用过程中遇到了自然资源和技术发展的瓶颈。节约型园林作为传统园林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方向之一,有其独特的学科领域、技术组成、生态功能以及遵循原则等特点,对于我国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从总体上看,我国是以占全球7%的耕地、7%的水资源推动占全球21%的人口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各种矛盾的冲突比全球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处理更艰难。因此,我国城市化建设和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自然、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都决定了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选择走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发展道路,是具有较强的现实和经济意义。

 

 

  2、节约型园林必将逐步成为我国园林绿化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节约型园林就是要求资源和能源的投入最小化,产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园林绿化模式。节约型园林是以生态绿地格局理论、群落营造理论、循环工艺理论、生物修复理论、立体绿化理论等为主要理论依据,通过构建具备开放性、流动性、均匀性的绿地格局体系,形成以绿地植物群落为基本功能单元、物质循环与生物修复为主要功能过程的绿地动态运行系统,从而满足和实现现代城市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对于城市绿地在景观、文化、休闲、安全,尤其是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的功能需求。节约型园林所追求和体现的可持续、自维持、循环式、高效率、低成本等特性,是其根本实质与内涵。

 

 

  具体来讲,节约型园林绿化是从可持续的生态理念出发,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健康持续发展等各个环节中,根据实施地自然生态环境状况,充分考虑园林绿化全周期经济成本,以尽可能小的整体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代价,充分运用如种植人工培植的乡土树种、以人造砌块替代天然石材、以陶粒树皮代替草坪、堆高小乔木群落置换大乔木等低生态环境代价的园林绿化技术手法,构筑绿化区域内园林景观、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视觉效果,尽可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工程的内涵,已不再是一片空地上缀山、理水、植树这一传统意义上的园林绿化观念,而是在满足不断提升的人居环境要求同时,实现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承受着巨大压力,自然资源日益枯竭和不断提升人居环境需求之间的矛盾已非常突出。在此背景下,节约型园林绿化工程必将逐渐成为我国园林绿化行业未来的发展主要方向。

 

 

  3、国家园林绿化产业政策积极推动节约型园林建设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007年9月,原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指出“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基础,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方向。各地建设(规划、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2012年11月,住建部发布《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建城[2012]166号),在“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中“(二)基本原则”中明确,“因地制宜,资源节约。要以“节地、节水、节材”和“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城市空气和水体污染、减少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能耗”为核心,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获得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2013年9月,为促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在“二、围绕重点领域,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之“(四)加强生态园林建设”中明确:

  “城市公园建设。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弃置地生态修复等,加大社区公园、街头游园、郊野公园、绿道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完善生态园林指标体系,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到2015年,确保老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60%。加强运营管理,强化公园公共服务属性,严格绿线管制。

  提升城市绿地功能。到2015年,设市城市至少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水、气、电等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防灾避险公园。结合城市污水管网、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建设,通过透水性铺装,选用耐水湿、吸附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等,建设下沉式绿地及城市湿地公园,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

 

 

  根据国家发改委2011年3月27日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2013年2月16日发布的《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建设、城市立体停车场建设和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工程等均属鼓励类。

 

 

  4、行业所属分类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证监会公告[2012]31号)中的分类标准,公司园林绿化工程属于“E 建筑业”中“E48 土木工程建筑业”。